今年以来,渭滨区按照中省安排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紧紧围绕“重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战略目标,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精心部署,强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精简审批事项,简政放权工作成效显著。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区本级行政审批事项46项,精简率34%。同时,省、市下放的57项审批事项全部承接到位,取消的53项审批事项同步取消。全区行政审批事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政府基金项目、评比达标项目、中介服务项目目录已经编制完成。政府各部门强化了监管责任,健全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进一步提升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严格监管、高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规定动作整合到位,自选动作进展顺利。顺利完成了卫生和计生,质检、药监和工商等7个政府工作部门的机构职能整合,新组建部门已于11月上旬全部挂牌运行;将区计生服务站和区妇幼保健院整合,优化了全区卫生医疗、计生服务资源配置。坚持监管重心下移,将区级部门主管的镇街食药监所、畜牧兽医工作站、司法所下划镇街,变条条管理为属地管理;将镇、街计生服务站分别并入镇卫生院和街道办社会保障服务站,强化了镇、街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结合经济发展需要,积极依托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拟将区住建局下属的建筑工程建设招投标办公室和区财政局下属的政府采购中心整合重组,成立渭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财政项目资金统筹统管,实现全区“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运作规范化”。
严格机构限额,规范设置政府工作部门。将区信访局调整为区政府行政类直属事业机构;区科学技术局并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并入区民政局;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并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文物旅游局并入区文化广电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与区卫生局合并,组建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与工商行政管理局合并,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府工作部门由原来的25个精简为19个,机构数减少24%。
多方协调联动,改革配套工作扎实有效。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后,组织、人社部门及时跟进,严格按照市上批复的领导职数,抓紧实施干部调整配备工作。11月上旬,改革涉及的区级部门和镇街主要领导全部到位。干部调整中,没有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同时,编制、财政、监察、审计、档案等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积极开展工作,完成了涉及撤并部门的编制核定、人员合并、资产划转、印章收缴、档案移交归档等相关配套工作。将全区三个镇、五个街道办的内设机构统一设置为“五办三站”(中心),重新明确了人员编制和职能职责,健全了运行体制,提高了镇街发展经济、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积极盘活编制资源,认真审核部门“三定”。严格按照控编减编方案,重新核定了全区党政群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顺利完成了行政编制精简10%的目标任务。区级各部门和镇街的“三定”已经于9月底上报完毕。目前,正集中力量,从职能转变、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其他事项五个方面对送审的“三定”方案进行严格审核,特别是对部门承接省市下放的职能职责、内设机构设置精简7%的工作要求落实情况进行重点审核。审核论证结束后,区级各部门和镇街“三定”规定将于11月底前全部下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