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凤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速升级,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敞开政府“铁门”,开启市场“大门”。
简政放权,让政府敞开“铁门”
自年初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以来,凤县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简权、还权、放权”于企业、社会、基层,让企业和群众实现了“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的办事体验。
还权于市场。通过七轮清理规范后,县政府承接国务院、省市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110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54项,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39项、县镇两级权责清单4316项、县级部门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34项、随机抽查事项清单16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514项。与此同时,开通了手机版政府网站和“凤县发布”政务服务微信平台,开设办事服务栏目,上线了255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这是凤县“晒”出权力清单、亮出“权力家底”,更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简权于流程。通过“清并削”三措并举,进一步简化施工许可、投资项目审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办理程序。即:清理前置条件。取消各类保证金、押金、建筑业工伤保险证明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等“搭车”事项;推行并联审批,采取两头管控办法,倒逼部门自减环节,实现同一事项不同部门之间并联和同步审批;削减申报材料,做到了“3个凡是”:凡是前序流程已收取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获取的信息和材料,无需重复提交;凡是证照库里有的批复、证照等,由部门自行下载。
放权于基层。深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将县级部门承担的35项行政职权交由镇级实施,将4处“三线”资产交由凤州镇、河口镇管理使用,3年来9个镇共办理行政事项10000余项,2016年、2017年,县财政向各镇拨付扩权强镇转移支付资金1478.81万元,通过放权于镇,助力镇域经济踏上发展快车道。
商事改革,让市场开启“大门”
没有资金“门槛”,不用前置审批,几个小时就办好了企业营业执照。这样的好事,为身在凤县的创业者们开启了一扇窗,圆了很多人的创业梦。
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这是凤县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打开市场大门的一系列组合拳,这套“组合拳”究竟怎么打才有力?凤县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以商事制度三大改革,开启市场大门。
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大幅削减前置审批事项,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办事环节更简捷,办照时间更短。改革推行后,创业者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市场主体出现“井喷式”增长。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166户,同比增长66%,市场主体发展位居全市第一。
落实“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实行“多证合一”改革、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持续降低准入门槛,最大限度为各类投资主体松绑解困,释放改革红利。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换照228户,办理“两证整合”营业执照651户。
推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全面推行“同城通办,就近受理”模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套餐式”“一次性”登记办结服务,过去排队等候、手工填表等手续办下来要一整天,现在只需要20分钟。与此同时,全力推进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申请人足不出户办理营业执照变成现实。截至目前,通过“同城通办”模式办理营业执照6户、微信办照375户,大大降低了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