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区动态

陈仓区聚焦行政审批体制创新 持续释放市场活力

编辑:陈仓区编办 来源:宝鸡机构编制网 发布时间:2018-05-11 09:15

   

2018年一季度,陈仓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放管服”改革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相对集中许可改革试点,着力创新行政审批体制;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释放市场活力,着力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相对集中许可积累陈仓经验

2017年陈仓区被列为全省35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要求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此,该区紧抓机遇,创新举措,积极推动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一是科学制定方案。充分借鉴省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经验和西咸新区等先行改革地区好的做法,研究制定《宝鸡市陈仓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有关要求四个方面对改革工作提出具体举措,为改革明确了思路和方法。二是形成改革合力。组建区推进相对集中许可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筹建办公室,统筹负责改革试点相关事宜。厘清各相关部门职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晰、时限清楚。扎实梳理许可事项,确定了15个区级部门的161项、5个双管垂管部门的36项许可事项,逐项掌握办理流程、难易程度,采取了移交划转、整建制进驻的集中方式。三是用好调研手段。对标先进,先后赴银川市、贺兰县、彬县、泾阳县等地实地调研,认真学习集中许可改革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开拓眼界、拓展思路,指导提升工作水准,调研成果《赴银川市调研市县两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收获和启示》,被省、市编办推广,并在《公共管理研究》刊发。

二、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打开创业“路障”,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以来,全区新发展市场主体918户,较去年同期增长68%,累计在册市场主体达15594户。一是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改革。去年8月,全市首张微信电子营业执照在该区成功颁发。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了企业名称申请与核准、市场主体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等各个环节全程网上办理,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微信办理登记注册,把过去8小时服务延伸为24小时不间断服务。二是全面普及“政银通”业务。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增长迅速,该区切实把准服务企业新路径,充分利用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互联网+”应用优势,与区内四大银行联手,签署“政银通”合作协议。群众、企业可就近选择银行网点,由其免费进行网上登记申请,实现了“信息申报、登记审批、代理发照、开户结算、综合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建立健全信息查阅机制。依法保障投资者、企业享有的咨询、查阅、复制等获取相关信用信息的权利,设置档案查询“三个一”时限,即书式档案查询1个小时内办结,电子档案查询1刻钟内办结,机读档案查询1分钟内办结。

三、“最多跑一次”便利群众办事

以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优化流程,改进服务,切实推进服务群众新举措。一是梳理公布事项清单。按照“全面梳理、分批公布”的工作思路,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和事项入手,着力突破一批难点、打通一批堵点、去除一批痛点,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1月份公布陈仓区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项140项,第二批事项梳理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二是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镇(街)政务服务大厅和村(社区)便民综合服务站,构建“横向整合、纵向到底、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集中办理政府所有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探索全程代办、易地办理等新模式,最终实现“办千件事、进一扇门”。三是拓展服务方式。在“五证合一”改革中,开通电话热线,提供全程指导服务,减少企业因程序不明而来回跑路的负担;在健康证办理中,充分调研、审慎论证,推出“谁体检谁发证”,既落实责任,又让群众少跑路,极大缩短了发证时间。

今后,陈仓区将积极探索推进事前指导、联合审批、预约服务等举措,加足马力,加快进度,进一步拓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空间,为群众和企业带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