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指示精神,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为载体,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构建“协同聚合、科学合理、权责明晰、便捷高效”的体制机制,为探索建设具有凤县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路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高点站位谋全局,建立协同聚合的工作运行机制
凤县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的核心主题,从争夺人心、争夺阵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谋划全局工作,着力构建以“协同化、聚合力”为导向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党管工作的领导机制。县委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由县委书记担任实践中心主任、志愿服务总队长,各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所长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社区)成立由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试点工作。二是建立上下协同的推进机制。建立县委书记牵头,宣传部门主管,组织、编制、财政、农业、文旅、扶贫等行业部门配合,镇村为主体的“四位一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资金、人员、机构、文化等要素的有机整合和统筹使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形成齐抓共管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的监管合力。
二、敢于创新破常规,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框架
凤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红色旅游产业基础,打破原先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格局,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需要和农村群众的需求,着力构建“一馆一站一中心”机构设置框架。一是成立凤县革命纪念馆。2016年凤县被纳入川陕革命老区,凤县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为顺应红色旅游发展需求,县委编办多次与市委编办协调对接,组建了凤县革命纪念馆,为党员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机构、人员及编制保障,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注入了红色基因。二是组建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50个试点县、陕西省4个试点县之一,宝鸡市唯一的试点县,凤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为县委宣传部下属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切实保障了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三是积极争取设立凤县融媒体中心。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重要指示精神,县委编办深入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县电视台等单位开展调研,并多次与市委编办对接,拟将县委宣传部“凤县新闻网”对外宣传工作职责,县政府办公室政务宣传工作职责和县广播电视台的职责整合,组建凤县融媒体中心,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提供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
三、立足实际促改革,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运行机制
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试点工作伊始,面临主体责任不清晰,部门间职责边界模糊等问题。为此,凤县借新一轮机构改革的东风,着力明确职责,理顺关系。一是明确宣传部门主体职责。县委印发了《中共凤县县委宣传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明确由县委宣传部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原由县文旅局承担的“新闻出版管理、电影管理”等职能划转至县委宣传部,加强党委对公共文化的领导职能,强化县委宣传部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集中统一部署。同时,结合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出版物零售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审批”、“外商投资电影院电影放映经营许可”、“电影放映单位设立审批”等许可事项进驻政府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三是厘清职能部门相关职责。明确由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城乡振兴战略的实施,强化了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实现一类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职能部门条线工作在农村落地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四、转变职能优服务,建立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制
围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改革基层政务服务组织方式、供给方式、配置方式,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一是建立县镇村点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制。跳出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加强基层工作的思维定势,在充分发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作用的基础上,突出共建共享,促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平台打通,建设9个镇、66个村、4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一批实践广场、实践基地、实践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平台打造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厚植执政基础,强化政治引领的重要工作载体。二是推行“点单”服务模式。结合“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证放权,规范服务流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中探索推行“点单服务”模式,按照“实践中心统筹派单、镇部门接单、志愿者服务队埋单、群众评单”流程规范运行,实施“群众点单、预告菜单、所站配菜、群众用餐”四步工作法,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000余场次主题活动,干部群众对文明实践活动由刚开始的被动接受向现在的主动参与、“点菜下单”转变。